一键导览
停止
老虎沟村
【村情概况】 老虎沟村位于荫营镇区。建国前为上荫营村五堡之一,1950年成为独立的行政村。村境西至荫营煤矿、后沟村,东至下荫营村、桥上村,南至桥上村、街上村,北至矾窑村。村中有荫营河、小沟河流过。村域面积1.1平方千米,境内已无耕地。全村共有891户1758人。矿产资源主要为煤炭。
【村名来历】 说法有二:一是村北的西坪山梁形如卧虎,故梁下的村子叫老虎沟;二是村前的小沟河一直延伸到火焰沟、石虎山下,是一条大沟,古时常有老虎出没,故名老虎沟。
【主要姓氏】 老虎沟村有史、余、张、杨、王五大姓。史姓四十三世祖史灼在平定州做同知(知州的副职,正五品),后居荫营,史伯聚由街上迁至老虎沟居住。余姓始祖余基与明崇祯年间(1628—1643)从榆次迁徙至老虎沟,今传18世。
【人文景观】 五道庙 全称为“水草马王五道土地尊神祠”。庙址位于村中心,坐北朝南,砖石结构,硬山顶起脊建筑。庙内墙上有壁画,神台上供奉五道神像。庙前有“乐楼”。清同治十年(1811)由村人捐献银两修建。农历三月初二为庙会,届时,村人打迓鼓唱戏、打铁火闹红火,年年不断。
【建筑特色】 余氏宅院 包括圆恒太、恒裕堂宅院。两院并排而立,为三合头院布局。宅院有正窑三眼,中间窑洞前有闪屏,东西配窑各三眼,门楼为垂花门楼,将军石、抽屉石上有凿刻的花朵装饰。大门门扇为松木制作,门面四角有铁云装饰,中间有铁铸兽头门饰,配有扭丝门环。门背为三道穿带,配有门挂、撩吊、插关、暗锁。2008年,小城镇改造时拆毁。
【文化艺术】 文艺宣传队 本村秧歌戏班,历史悠久,主要演出《回荆州》《八件衣》《杀狗》《七星庙》等古装戏剧。在各个历史时期,本村通过迓鼓、话剧、霸王鞭、活报剧等多种形式,宣传政策,教育民众,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。20世纪60年代后,村组织了文艺宣传队,多次进区进市表演,获得了多项奖项。1978年后,组建了农民艺术团,结合新形势,创作演出新剧目,活跃了村民生活,发扬了老虎沟村近百年的文化艺术传统。
【历史事件】 日寇暴行 1937年12月1日,驻阳泉站的日军包围了荫营。日军从李家庄村、黄沙岩村方向突然进村,见人就杀,见东西就抢,无恶不作。在本村,日军用枪托砸死了躲在家里的史连根。史肇荣背着年老的爷爷史章猫往煤窑方向跑,被三个日军追上,先开枪打死了史章猫,又用刺刀捅死了年仅18岁的史肇荣。日军在郊山沟的史玉金家地窖中搜出7个村人,全部用枪打死。临走时,日军还把龙天庙烧毁。日寇暴行,罄竹难书
【本村名人】 余晋仁(1922—1992) 原名余文化。1941年春参加革命,同年12月入党。他长期在伪政权任职,同时,担任上荫营村党支部组织委员、宣传委员、抗日政府一区、五区敌工委员。在抗日战争极其艰苦的斗争环境中,他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,机智斗敌,在敌人堡垒中发展我方内线关系,秘密支持抗战。阳泉解放后,他先后担任阳泉工矿区团委书记、共青团阳泉市委第一副书记、山西省青联副主席、统战部部长、山西省体委副处长、太原市体委党组书记、主任等职。
史永记 1962年生,中共党员,曾任村支部书记,现为阳泉华岭耐火有限公司董事长。1994年获团中央、国家科委“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”,1995年获“山西省杰出青年企业家”“山西省优秀企业家”,2011年获阳泉市“百名功勋党员”,为阳泉市十一、十二届人大代表。
【传说故事】 大王庙与羊十万 很久以前,荫营有个财主姓王,家财万贯,骡马成群,他饲养着十万只羊,老百姓顺口就叫他“羊十万”。
刘关张三圣人在福山上射箭封地的传说,羊十万早有耳闻,他立志在福山修建一座纪念圣人的庙宇。于是,他嘱咐羊倌们,每次进山放羊时,每只羊要驮点东西,或砖或瓦或泥沙,一点点把建庙宇所需的材料驮到山顶。他又出资招用工匠,修起了福山大王庙,也就是后来的刘备庙。庙宇高大宏伟,留下了“前檐滴水流州(平定),后檐滴水流县(盂县)”的古话。
评论